計劃以“共創”與“互助”為主題,通過Mapping工作坊以及持續的在地藝術行動來喚醒新美安社區居民日益消逝的集體性和
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思考新美安社區的居民之間如何更好地融和與合作,旨在建構和活化新美安的公共空間以及
鄰里關係,促進其中的移民融入和社區互助。作品將包含為期兩周的工作坊與四個月的藝術家駐地計劃:參與者與社區住戶
以協作創作回應具體問題,並將成果納入“藝文薈澳2025”。
獲取最新展覽資訊和活動諮詢,請關注“何志森mapping工作坊”微信公眾號。
計劃活動期間,駐地藝術家會就大廈在地議題發起多個藝術工作坊、表演和社區活動,並定期展示相關成果。
因展覽和活動開放日期不定,以及新美安大廈二期屬於私人住宅,參觀者請務必先行預約。
有關預約方式請查看 "新美安社區共創與互助計劃參觀預約事項":
新美安社區共創與互助計劃參觀預約事項
參展藝術家:沈佳璐山寨工作坊、馮嬌雄、歐陽佩珊、第一芬蘭松館、二高表演、咩都有小組、王瑩、張曉、澳門大學學生小組、
澳門科技大學孟嶺超工作坊、何志森mapping工作坊
9月
發起人:何志森
共創藝術家:馮嬌雄,沈佳璐,第一芬蘭松館,王瑩,張曉,孟嶺超,二高表演,咩都有小組,歐陽佩珊,Mapping工作坊,澳門大學學生小組
展覽《照護的藝術》
「在此意義上,這不是一群藝術家的聯合展覽,而是一群藝術家為居住在新美安的人共創的一場展覽。更準確地説,這是一場關於社區照護者紅姐馮嬌雄,或者説,所有那些被稱呼爲“紅姐”的新美安人的展覽。但與其說這是一場展覽,不如說這是一次以展覽之名的邀約——我想邀請大家,帶着各自的目光,來到新美安,習得“看見”的力量!
只有當社區照護真正進入到公共視野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尋求一種可以開啟社會修復的方法與途徑。」——節錄發起人何志森為展覽撰寫的補充說明
展期:25/09/2025–26/10/2025
對公眾開放時間:逢週六、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澳門黑沙環新美安大廈第二期6樓BE座
按此進入“何志森mapping工作坊”微信公眾號查看活動介紹
link:https://mp.weixin.qq.com/s/KNYxi-A2kjdtsExkyLli2A
重要提醒:因展覽所在地為私人住宅,參觀時訪客須對自身安全負責,嚴禁亂丟垃圾、大聲喧嘩及未經許可的拍攝。

8月
發起人/藝術家:沈佳璐
沈佳璐山寨工作坊“早餐在晚上吃:晚晚食早餐舖”
在澳門的夜色裡,有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有人卻即將開始新的一天。“晚晚食早餐舖”正是在這樣的時間交錯中誕生。為了了解新美安社區夜間工作者的早餐習慣,我們透過“早餐在晚上吃”計劃,連結社區內外的人們。表面上,這是一場夜間吃早餐的活動;實際上,我們在梳理夜間外籍僱員與本地居民的時間線,尋找交流的起點——沒有共同的時間,何來共同的生活?
在駐地的最後幾天,我們將開放“夜間早餐舖”,每日提供不同的“菜單”,誠邀大家前來體驗。
駐留日期:15/08/2025 - 23/08/2025
活動對外開放日期:21/08/2025 - 23/08/2025
活動地點:澳門黑沙環新美安大樓二期 6樓BE
按此查看活動介紹
link:https://mp.weixin.qq.com/s/2AkvYMrmIALJcHBJmgugAw
*8月21日和22日的部分活動需提前預約,8月23日活動則無需預約。
預約方式:通過藝術家的微信公眾號“佳璐的山寨workshop”預約,追蹤公眾號,後台私訊藝術家提交預約信息,工作人員將與您聯繫確認。
“佳璐的山寨workshop”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7月
發起人/藝術家:第一芬蘭松館
根據駐留單位的戶型,製作了三種可以自由組合、調整及拆卸的傢俱,包括“日”字形置物架、客廳大茶几及座地射燈,以手作的方式與居民交流與互動。

發起人/藝術家:王瑩
邀請鄰居參與深度訪談,瞭解其人生故事與情感記憶,運用AI音樂工具創作了《無名者之歌》,歌曲呈現澳門平民生活,挖掘高密度居住空間所承載的複雜社會關係與集體記憶,形成一份具感染力的澳門平民生活的聲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