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统计学 ——“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3” 总策展人言

 

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到达澳门,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他与李之藻等人合作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献给万历皇帝,又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一部分,启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进程。利玛窦的身份本是耶稣会传教士,科学是随宗教同时裹挟而来。

澳门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它置於全球知识、信仰和生活习俗交流的前沿地带。佛教、道教和妈祖信仰与外来的天主教信仰在这里互相混杂,澳门本地和国际社群人民秉持不同信仰,成为城市的显着特徵。近代以来,澳门博彩产业兴起,更加唤起人们对於命运、气运、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追问。占卜问卦、堪舆镇宅,成为人们平日常事。

同时,澳门是近代科学与传统思想激烈碰撞的地方,虽然一直充斥着魔鬼与神灵的传说,也因近代科学的出现而祛魅。工具理性、商业和金钱的力量,挟带着船坚炮利的军事力量,几百年来驱逐着信仰世界的黑暗,把人类重新塑造为相信证据、数据和统计的新物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哀叹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失败,认为主要的弊病就是无法从数目字上加以管理。而现代世界,正是一个运用数字、测量、统计来进行管理的世界。

科学史与人类精神信仰史本身紧密纠缠。阿巴斯王朝的智慧宫,孕育了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同时,唐朝的僧人一行测定了子午线长度。伊萨克.牛顿既是第一个科学家,也是最後一个炼金术士。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威尼斯写下了《弗兰肯斯坦》(另一译名为《科学怪人》),被认为是最後一部哥特小说,也是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史中充满了“笛卡尔恶魔”、“麦克斯韦妖”和“拉普拉斯妖”。与此同时,今天的堪舆风水正在变成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占卜算命正在变成大数据预测,为婚配、就业和择居提供指南。而人们最担心的是,人工智能是否正在成长为新的恶魔,基因编辑是否正在孕育新的怪物。

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实证经验和统计数据,商业和金钱的力量都因统计而凝聚。今天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更是将统计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但占卜问卦等未来预测,其实也是基於潜在的统计知识。信仰与理性共用着相似的基础。

“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3”以“命运的统计学”为题,目的是探索科学与信仰之间的关联。科学研究自古与信仰活动密不可分,科学史中纠缠着大量神秘;而信仰活动时常以实证的面目出现,并强调心灵应作为作用要素纳入统计。在此我们关注那些以全新视角探索信仰传统的艺术作品,以及以深邃的人文视角思考科技史的作品。


邱志杰
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3
总策展人

 

地址 | 澳门塔石广场文化局大楼
电话 | (853) 28366866
传真 | (853) 28366899
电邮 | webmaster@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