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青花克拉克瓣口碗 (明代 )
高 : 5 cm , 口径: 15 cm

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瓷器是重要的国礼之一。明初至中叶,明政府实施海禁政策,中止民间对外贸易。欧洲的葡萄牙人於十六世纪初率先到达中国沿海,从事陶瓷为主的商品贸易,获利丰厚。葡人利用上川岛和澳门转运大量瓷器。在1600年前後,每艘克拉克船运载往欧洲的瓷器多达六万至十万件。随後,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也陆续来华加入陶瓷贸易的行列。中国的青花瓷经澳门走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欧洲,澳门成为明代外销瓷重要中转港,也成为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场境。

克拉克一词源於十七世纪欧洲人对葡萄牙航海大帆船的称呼,由这些大帆船运载到欧洲的大批中国青花瓷器,因此被称为克拉克瓷(亦称加橹瓷)。克拉克瓷的烧制年代主要在明末万历至清初康熙年间(1573–1722),窑址有江西景德镇和福建漳州平和等处。克拉克瓷是中欧贸易中最早出现的成批量的外销瓷种类,是外销青花的一个品种,以纹饰绘有连续的开光图案为特徵,开光内绘山水、人物、花鸟、果实、文房用品等吉祥图案,其器型有碗、碟及盘、杯、瓶、盖盒、军持等。

澳门博物馆藏

 

 

 

 

 

 

 

 

 

 

 

 

 

 

 

 

 

 

 

 

 

 

 

 

 

地点:主场展“全球化的进与退”, 澳门艺术博物馆
16/07/2021~15/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