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作品

裂隙
漆文龍 (中國)
空間裝置
尺寸可變
2023

裂隙(項目總名稱):在與人工智慧合作生成圖像時,輸出含有bug的圖像是非常正常的。該專案關注於人工智慧生成過程中圖像產生的裂隙,並將此現象引入對於時間的思考當中。

系列一:
二手時間――時間的影子
這件作品運用了視覺暫留的原理。座鐘的內部連接著高速旋轉的電機,運行時座鐘指標保持勻速旋轉,在無人觸發裝置的感應設備時,手電筒的燈泡處於常滅狀態,高速旋轉的指標人眼幾乎無法捕捉。而在觸發感應設備時,手電筒的燈泡開始閃爍,此時當人靠近座鐘時,由於距離不同,手電筒燈泡的頻閃頻率不同,所看到的指標狀態也有所不同。在靠近鐘的過程中,指針會依次呈現順轉、暫留、倒轉的狀態。

二手時間――熵增
這組作品是針孔攝影作品,作者結合自己經常把相片放在口袋裡,隨著時間相片變得褶皺的經歷,嘗試用褶皺的相紙當做針孔攝影的成像面。在顯影定影完成之後,再將這些照片通過放大工藝再次沖洗轉成正片。通過折疊而形成的紋路仿佛變成了錶盤上的裂紋,使之似乎處於崩壞的邊緣。這種由穩定趨向混亂、無序的狀態便稱之為熵增,它仿佛揭示了時間流逝的本質:從穩定走向混亂。

系列二:鸚鵡
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中,常有從“鸚鵡”到“烏鴉”的比喻。這部短片關於一隻會修鐘的鸚鵡。故事圍繞著鸚鵡鑽進時鐘的故事展開。這是一部與AI合作創作的影片,AI每次通過作者的文本引導,生成3秒的影像片段,作者再通過整理剪輯成為一段影片。

系列三:“裂隙”這組作品基於“GAN對抗生成網路”生成的人像,它們是不存在的人。這些生成的圖像有時會產生bug,它們以裂縫的形式展現出來,合理地成為人像面部的“傷痕”,作者試圖放大這些“傷痕”,並一直嘗試包括攝影印相、拼接,裝置等方式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漆文龍
2020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公共美術教育方向。目前,在社會美育工作室進行專業學習,本科三年級。多次參與項目化藝術實踐和校內展示,嘗試藝術實踐在社會建構中的對大眾的審美、美感的塑造。注重藝術媒介與自我、社會、自然的聯結,特別是對自然生態中與我們共生的視覺形態有深入的持續的社會性研究。
 


 

地點:澳門大學藝術博物館
01/09/2023 - 05/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