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名為《樹》的雕塑高兩米,體積之大令其異常矚目。作為自力支撐的雕塑,其形成一種關鍵的有形存在,令觀者不得不面對並作出反應。 樹幹從圓柱容器中垂直升起,有力地延伸至樹的整個範圍。樹枝向左右兩側伸出,幾乎在整個高度上都以規律的間隔從樹幹伸出,長度各不相同,且在變化多端的方向上對齊。 花朵皆完全盛開,花瓣和雄蕊向外伸展到最大程度。花朵位於樹枝末端。樹幹頂端亦有一朵花,盛開程度與樹枝上的類似,且有兩朵背靠背地面朝相反方向盛開。 頂端花朵的兩面性預示著觀看這件作品會產生複雜的思考。就此而言,我認為花朵是這件作品在多方面展開(對應花朵多方向盛開)的重要指標,亦意味著觀者會有多方面反應。 – 摘自 T. K. Sabapathy《尤尼札爾雕塑賞析》 (2022)
尤尼札爾 1971 年出生於印尼。他於 1999 年畢業於印尼藝術學院 (ISI),獲得美術學位,這是一所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印度尼西亞藝術院校。尤尼札爾的訓練體現在他複雜的表現風格中,通過有趣的構圖和微妙的調色表現出來。他的作品主要是用丙烯顏料和鉛筆完成的,在質感、色彩、筆觸和節奏方面都很突出。在他的作品和重新創作的畫布中,他刻意用一些克制的冷色,如黃色、棕色和綠色將畫布填充再重繪,將其變成為一個高度的視覺作品,吸引觀眾去感受。 尤尼札爾的作品從“rasa”( 即一種同時感知整體的行為,涉及到感覺、情緒、感官、感知和判斷)概念出發,描繪了一個失落世界的景象。它們是如此自然和典型化,以至於成為神話。尤尼札爾不受任何當代社會潮流的影響,並默默見證了印尼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壓力下被逐漸侵蝕的變遷,使得當下的偶然性並未凌駕於他從自身展開的維度。
借展來源:當代唐人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