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太陽對話》系列帶有手繪元素的攝影作品植根於阿彼察邦對哲學家吉杜 ‧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 提出的存在理念的思考;亦發展了藝術家探索機器自主性及人類 – 機器合作關係的興趣。 作品的首個層面,即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織物圖像。阿彼察邦將織物與電影幕布相聯繫,指出 “幕布是可用以佈滿光和回憶的空白”。 他過去創作的許多裝置作品及行為表演作品均曾嘗試啟動這一獨特媒材,讓其得以脫離完全被動的接收者姿態。阿彼察邦使用神經網絡建築平臺 VQGAN+CLIP 生成織物圖像,並將這些圖像視作是記憶的蹤跡——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即是人類創造圖像的再解讀、再結合成果。阿彼察邦以此創作思考這一問題︰人工智能是否真正具有他者性。 作品的第二個層面,即是阿彼察邦在圖像上手工繪製的圖案。他直覺式地創作繪畫,“像是一個充滿好奇的孩童一樣”。 將深度記憶與無影且無重量形式相並置,阿彼察邦旨在激發關於克里希那穆提存在理念的思考,呈現了既飄渺又厚重的動態關係。
阿彼察邦 ‧ 韋拉斯哈古 阿彼察邦 ‧ 韋拉斯哈古 1970 年出生於泰國曼谷,成長於泰國東北部的孔敬,曾入讀孔敬大學主修建築,其後留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電影製作並取得碩士學位。他從 1994 年開始製作電影和錄影短片,成為泰國獨立電影製作人。阿彼察邦的電影和藝術之間本質上並無太大差異,政治和社會問題總是以一種隱晦的、個人化的方式提出,並隱藏在他神秘而詩意的藝術語言中。通過對時間和光線的掌控,對演員的調度,阿彼察邦為觀眾搭建了一座精巧的橋樑,讓他們在真實與神話、個人與集體、靈與肉之間穿行,通過非傳統的敘事結構邀請觀眾進入他個人的意識世界,裡面滿是記憶、神話、他的夢境和渴望。
借展來源:馬凌畫廊,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