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其他物品比打字機更能引發羅德爾 ‧ 塔帕雅的想像了,這種工業時代的機器只致力於在印刷品上製作文字。羅德爾 ‧ 塔帕雅和瑪麗娜 ‧ 克魯茲在布拉干(北部與馬尼拉接壤的省份)的繪畫工作室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古董打字機收藏,作為他們的模型和藝術材料(兩人都將打字作為一種繪畫技巧)。因此,《文字即武器》這幅畫可以被看作是羅德爾和瑪麗娜的雙重肖像,他們高度尊重寫作和作家,並不斷將文學作為他們思想視覺化的資源。畫布中間的兩個人形輪廓融合在一隻手上,這隻手在基座上的一台輪廓清晰的打字機上敲擊鍵盤。從他們的另一隻手臂上長出了阿納霍或棕櫚葉,這些棕櫚葉通常被用來作為蝕刻神話文本(如《羅摩衍那》)的地面。許多東南亞文字的圓形和草書設計是為了與早期使用者對乾燥的棕櫚葉手稿的脆性相配合,因為有棱有角的字母會使手稿板撕裂。在東南亞,棕櫚葉也常用於編織茅草屋頂。通過這個符號,這幅畫不僅引出了文字是藝術家的武器,而且還引出了文字也可以建造一個家。
羅德爾 • 塔帕雅
1980 年生於菲律賓蒙塔爾班。羅德爾 ‧ 塔帕雅的作品核心源於他記憶和歷史框架內不斷融合的民間敘事和當代現實。利用各種媒體——從大型布面油畫到探索玻璃下繪畫、傳統工藝品、立體模型和繪畫,通過民間故事和對前殖民歷史研究,他重新觀察這個世界,創造出具有他特色的異想天開的蒙太奇。
羅德爾 ‧ 塔帕雅曾在諾基亞藝術獎中獲得最高獎項,因此後赴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攻讀素描和油畫課程。2011 年,他獲得了由新加坡藝術博物館和新加坡 APB 基金會共同頒發的傑出藝術成就獎;2012 年獲得菲律賓文化中心藝術家獎。他的作品得到眾多國際美術館及機構收藏,包括悉尼新南威爾士美術館、澳洲國家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菲律賓 Bencab 博物館、菲律賓雅典耀美術館、菲律賓 Pinto 美術館以及菲律賓中央銀行等。
借展來源:當代唐人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