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作品

狗之日 (2022)
布面丙烯
182.9 x 243.8 cm

從羅德爾 ‧ 塔帕雅首次嘗試以視覺方式轉譯菲律賓的神話和傳說以來,他的作品中就出現了狗。人類最好的朋友被描繪成神聖代表的牧師和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仲介。在《狗之日》中,一個被鋼製漏斗項圈束縛的巨大的白色狗頭出現在另一個野獸的毛茸茸的黑色身體上,顯得格格不入。動物被鬼魂般的人形齒輪安撫的小插曲,是這幅作品中最生動的。它寓意著全球化下對外包勞工的剝削。使菲律賓持續發展的匯款經濟導致了勞工、知識份子和專業管理階層的出走。這種人才外流留下了一個政治真空,而在這個真空中,應該有一個臨界品質來指導一個國家的政治對話。勞動力的榨取反映了自然資源的榨取,正如構圖中心的蒙面人物手持樹枝,野獸的腳在滾動一根木頭所象徵的那樣。在這些人物的右邊,飛濺的白色顏料形成了一個模糊的鱷魚骨架,鱷魚以其長壽和在菲律賓民間傳說中作為祖先轉世的重要性而聞名。所有這些人物凝聚成一個死亡的面孔,表明在晚期資本主義時期大多數菲律賓人所接受的世界性文化的外衣下潛藏著一種深層的周期性的殘暴。
 


羅德爾 • 塔帕雅

1980 年生於菲律賓蒙塔爾班。羅德爾 ‧ 塔帕雅的作品核心源於他記憶和歷史框架內不斷融合的民間敘事和當代現實。利用各種媒體——從大型布面油畫到探索玻璃下繪畫、傳統工藝品、立體模型和繪畫,通過民間故事和對前殖民歷史研究,他重新觀察這個世界,創造出具有他特色的異想天開的蒙太奇。

羅德爾 ‧ 塔帕雅曾在諾基亞藝術獎中獲得最高獎項,因此後赴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攻讀素描和油畫課程。2011 年,他獲得了由新加坡藝術博物館和新加坡 APB 基金會共同頒發的傑出藝術成就獎;2012 年獲得菲律賓文化中心藝術家獎。他的作品得到眾多國際美術館及機構收藏,包括悉尼新南威爾士美術館、澳洲國家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菲律賓 Bencab 博物館、菲律賓雅典耀美術館、菲律賓 Pinto 美術館以及菲律賓中央銀行等。
 


借展來源: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
28/07/2023~29/10/2023
地址 | 澳門塔石廣場文化局大樓
電話 | (853) 28366866
傳真 | (853) 28366899
電郵 | webmaster@icm.gov.mo